|






|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wareness Messages for Road Traffic Hazards in Experimental Tests
论文作者:Ai Takeda · Makoto Kondo · Tetsushi Mimuro
|
|
|
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特别是自动驾驶紧急制动和前撞预警,在日本已经越来越普及。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安全信息应该比避免或警告信息更早地提供给驾驶员,以避免危险的情况。通过进行一系列实际运行测试,来评估感知消息的激活时机和有效性。客观分析表明,由于有提示信息,驾驶员能够以足够的安全裕度避开障碍物。主观评分表明,最佳时机是在遇到障碍之前10s。客观分析的结果在本文中是有限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分析。(此摘要为编辑部翻译,请以原文为准)
|
|
关键词:主动安全 · 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 · 感知信息 · 车载信息系统 · 交通灾害
本文是秋田县立大学Ai Takeda及其团队开展的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Takeda, A., Kondo, M., Mimuro, T.: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wareness messages for road traffic hazards in experimental tests. Automotive Innovation 1(1),76-84(2018)
|
|
阅读全文>>
|
|
|






|
基于V2V通讯的超车安全辅助系统仿真与分析
论文作者:莫春媚 · 李以农 · 郑玲
|
|
|
由于智能车行驶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采用车载传感器难以满足智能车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需求。为了提前感知车辆传感器范围之外的环境信息,利用车车通讯技术与车辆周围目标车辆进行信息交换,获取车辆行车情况与前方驾驶员的驾驶意图,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V2V通讯的超车安全辅助系统。首先对V2V通讯获得的速度、位置、方向角和转向角等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然后,结合超车安全距离模型,将车辆参数、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和车辆状态等信息输入到超车安全辅助系统中,以确定超车条件。采用模糊理论对超车安全距离模型的参数进行控制。最后,建立了超车安全辅助系统,并使用PreScan/MATLAB协同仿真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V2V通讯的超车安全辅助系统能有效地根据环境变化和驾驶员意图提供预警,辅助驾驶员超车,提高了超车安全性能,更好地保证智能车行驶的安全性。
|
|
关键词:V2V通讯网络 · 超车辅助 · 安全距离 · 主动安全
本文是重庆大学李以农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Mo, C., Li, Y., Zheng, 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n overtaking safety assistance system based on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Automotive Innovation 1(2), 158-166(2018)
|
|
阅读全文>>
|
|
|






|
基于驾驶员模型的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向失效容错控制
论文作者:卢少波 · 岑胜 · 张延鹏
|
|
|
针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转向系统失效问题,以汽车底盘驱动/制动多执行器的功能冗余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模型的转向失效容错控制策略。在四轮独立驱动车辆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模型不确定因素,设计了基于加权综合滑模面的滑模运动控制器,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驾驶员模型以跟踪运动控制器产生的期望虚拟控制量。考虑状态不可测及轮胎非线性的影响,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对车辆质心侧偏角进行了虚拟测量。基于侧向载荷转移的控制权重调节策略,提出了一种双模协调的多执行器控制分配容错策略。结果表明,基于驱动/制动执行器功能冗余的协调控制策略,可有效的对转向功能失效进行容错补偿。
|
|
关键词:容错控制 · 独立驱动 · 转向失效 · 驾驶员模型 · 功能冗余
本文是重庆大学卢少波副研究员及其团队开展的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Lu, S., Cen, S., Zhang, Y.: Driver model-based fault-tolerant control of independent driving electric vehicle suffering steering failure. Automotive Innovation 1(1), 85-94(2018)
|
|
阅读全文>>
|
|
|






|
电动汽车后部碰撞高压安全优化设计
论文作者:廉玉波 · 曾董 · 叶盛 · 赵炳根 · 魏海章
|
|
|
高压安全对于电动汽车而言非常重要,如何在交通事故中确保乘客的安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确保电动汽车在发生后部碰撞时的高压安全满足中国法规要求,本文对电动汽车发生后部碰撞工况时的高压安全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于后部碰撞高压安全不满足中国法规的情况,分别从高压断电控制信号、碰撞后高压模块的壳体完整性、高压和低压线束的布置以及车身结构的耐撞性等多个角度对后部碰撞后高压安全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该研究解决了设计开发阶段发现的高压安全问题,最终保证了车辆不仅满足了中国法规的安全要求,而且也满足了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MVSS)305 80km/h后部碰撞的高压安全要求。
|
|
关键词:电动汽车 · 后部碰撞 · 高压安全 · 优化设计
本文是比亚迪廉玉波副总裁及其团队开展开的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Lian, Y., Zeng, D., Ye, S., et al.: High-voltage safety improvement design for electric vehicle in rear impact. Automotive Innovation 1(3), 211-225(2018)
|
|
阅读全文>>
|
|
|






|
坐姿人体垂向振动模型研究及应用
论文作者:邵雄 · 许男 · 刘向
|
|
|
研究坐姿人体垂向振动特性,有利于指导车辆平顺性设计开发。本文首先建立了两自由度、三自由度和四自由度坐姿人体垂向振动模型。然后利用搭建的振动试验台,对30名志愿者进行了标准条件下的坐姿人体垂向振动试验,获取了视在质量、驱动点机械阻抗和座椅-头部传递函数数据。根据试验数据辨识了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四自由度模型能更全面地表达坐姿人体垂向振动特性。应用不同的人体模型对车辆减振器阻尼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应用中国四自由度坐姿人体模型优化出的阻尼相对于沙袋模型大27%,相对于ISO5982-2001人体模型小7%。
|
|
关键词:坐姿人体模型 · 视在质量 · 驱动点机械阻抗 · 座椅-头部传递函数 · 阻尼优化设计
本文是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邵雄、刘向和吉林大学许男博士开展的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Shao, X., Xu, N., Liu, X.: Investigation and application on the vertical vibration models of the seated human body. Automotive Innovation 1(3), (2018) 263-271
|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