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无法正常浏览邮件,请点击这里
For the Newsletter in English,please click here
免费投稿及阅读>>
《Automotive Innovation》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与斯普林格联合出版并全球发行、反映汽车工程高学术水平和技术进展的国际性期刊。
本期《Automotive Innovation》通讯,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编委风采:英国诺丁汉大学闫玉英教授介绍
2. 好文推荐:《Automotive Innovation》上关于轻量化、NVH、AMT控制技术等的5篇文章
3. China SAE近期动态:
   · 《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 正式出版
   · 英文期刊《Automotive Innovation》编委会北美会议成功举办
   · FISITA首届世界汽车智能安全大会将在京举办
   · CICV2019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初步日程发布
   · 第十六届汽车NVH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将在中国常州举办

阎玉英教授
英国诺丁汉大学热流体工程首席教授,低碳汽车传热及制冷空调研究所所长,李达三热流体首席教授及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兴趣及专长
各种工业热力系统及部件的强化传热及高效冷却,低碳汽车热管理,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复合冷却,热管理及优化,传统及新能源汽车空调及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
科研成果
阎教授长期从事单相及多相流体传热的研究,包括强化传热及高效冷却技术的开发(如微通道流动沸腾及冷凝,热管技术,撞击流动冷却,液膜冷却,及扰流柱冷却),以及静电及电渗效应驱动流体传热等。在电动汽车领域,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发了高效超薄热管及其应用于锂电池热管理的技术,开发了用于IGBT一体化热管理的具有相变传热功能的均热板技术,以及正在开发的电动汽车高速电机喷雾冷却及驱动系统一体化优化热管理技术等。在低碳汽车研发方面,开发了尾气余热‘热-电’发电减低油耗的技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相关技术,及应用仿生学原理开发的防冰除霜的关键技术。阎教授的科学研究获得了英国自然基金、皇家学会及皇家工程院,英国政府创新基金,欧盟及工业界(如西门子,GKN,Dynex, Thermaco, FAW, Geely等公司)的大力支持,近五年来获得科研资助经费达7百万英镑。他是国际仿生学会的会士兼副秘书长,英国传热委员会委员,英国自然基金及欧盟科技委员会评审专家。他已成功指导36名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300多篇(期刊论文190多篇),被引用4300多次。他曾多次主持国际会议并担任大会主席,而且是中国教育部奖励的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技术展望
热管理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及及其它新能源汽车能否成功发展的关键技术,还仍然面临诸多技术挑战。例如动力锂电池,IGBT,以及电驱动系统的动态响应及一体化热管理技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技术,等。这些不仅给汽车热管理工程师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给全球传热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机遇。以高效合理的热管理为主导来进行电动及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将势在必行。






内凹三角形蜂窝结构薄壁管碰撞优化设计
论文作者:马芳武 · 赵颖 · 王国旺 · 吴量 · 蒲永锋
基于结构刚度和能量吸收解耦的思想,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内凹三角形填充管。其中,内凹三角形结构用来满足部件的能量吸收需求,外部薄壁管满足高刚度要求。本文首先建立了内凹三角形几何参数与相对密度、等效弹性模量和能量吸收特性之间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基于此,以单位体积吸能最大、相对密度最小为目标,采用NSGA-II方法,寻求内凹三角形最优结构参数。继而,采用静态拓扑优化方法,以最大轴向刚度和最大横向刚度为目标,优化获得具备最优刚度的薄壁管截面。为验证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将内凹三角形填充管与正泊松比泡沫填充管、非填充传统优化管和传统方形截面管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内凹三角形填充管在增强结构刚度的同时可提高吸能特性。与正泊松比材料相比,内凹三角形蜂窝在能量吸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正泊松比泡沫填充管相比,内凹三角形填充管在能量吸收方面提高了17.23%,碰撞力峰值降低了5.04%。因此,本文所提出的解耦设计方法在满足多种性能要求方面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薄壁管 · 内凹三角形蜂窝 · 多目标优化 · 能量吸收· 结构刚度
本文是本刊执行主编马芳武教授团队开展的研究,引用词条如下:
Ma, F., Zhao, Y.,Wang, G., et al.: Crashworthiness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in-Walled Tube Filled with Re-entrant Triangles Honeycombs. Automotive Innovation 2(1), 1-13 (2019)
阅读全文>>






优化技术驱动的轻量化白车身设计
论文作者:欧贺国 · 汤晓东 · 肖介平 · 王元博 · 马忠民
结构优化技术在轻量化汽车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个白车身开发项目中,优化技术通过三个无缝集成的步骤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采用驱动设计的方式,实现了比基础设计减轻50.65公斤的创新白车身结构。首先,在考虑耐撞性、NVH和静态刚度性能要求的同时,利用拓扑优化研究给定设计空间中材料的最优分布,并帮助提取主荷载路径。第二步,基于优化技术和专家知识,对梁截面和搭接可行性进行有效设计。在这一步骤中,制造工艺专家对冲压和连接可行性分析的深入参与显著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对所创建的白车身草案3D 框架结构进行的灵敏度分析、形貌优化和料厚优化是完成初始设计的最后一步。最后对新设计的车身结构进行全载荷工况的仿真验证,包括整车耐撞性分析、白车身模态频率、车身悬置安装点动刚度分析、白车身刚度和总成安装点刚度分析。验证结果表明,创新设计的白车身结构达到了性能目标,并比基础设计减轻了13.3%。
关键词:白车身设计 · 轻量化设计 · 结构优化 · 优化技术
本文是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越野车研究院欧贺国高级工程师其团队开展的研究,引用词条如下:
Ou, H., Tang, X., Xiao, J., et al.: Lightweight Body-In-White Design Driven by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Automotive Innovation 1(3), 255-262(2018)
阅读全文>>






双层微穿孔板结构简化仿真方法研究
论文作者:陈弯 · 卢炽华 · 刘志恩 · 杜松泽
微穿孔板结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噪声控制,因此其噪声预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简单的微穿孔板结构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声学性能可以通过解析计算方法来预测,然而对于复杂的微穿孔板结构,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同样的解析计算方法不再适用。此外,微穿孔板上大量丝米级的穿孔也导致很难直接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来预测微穿孔板结构的声学性能。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微穿孔板简化仿真方法:传递导纳法和等效流体法,以及这两种方法在双层微穿孔板结构上的应用。基于上述两种微穿孔板简化仿真方法对两个有着不同结构参数的微穿孔板消声器的传递损失值分别进行了计算,并将预测结果与阻抗管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微穿孔板简化仿真方法均可以有效地预测双层微穿孔板结构的声学性能,并且基于传递导纳法的预测更为准确。
关键词:双层微穿孔板结构 · 声学仿真 · 传递导纳 · 多孔材料 · 试验验证
本文是武汉理工大学卢炽华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合作研究,引用词条如下:
Chen, W., Lu, C., Liu, Z., et al.: Simplified Method of Simulating Double-Layer Micro-Perforated Panel Structure. Automotive Innovation 1(4), 374-380(2018)
阅读全文>>






基于卷边性能的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
论文作者:路洪洲 · 张钧萍 · 田妮 · 宋新丽· 马鸣图 · 路贵民
在报废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循环再制造过程中,铁杂质不可避免地将进入到循环再制造铝合金中。本文探讨了基于汽车车身及覆盖件应用的、高铁元素含量的循环再制造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的开发和应用的可行性。循环再制造的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具有成本低、轻量化的优势,同时在材料制造工程耗能更少、汽车使用过程排放更低。通过优化不同的淬火速率和热轧压下率,研究了循环再制造的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的卷边性能。相对低的铁元素含量的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0.1 wt% Fe 和0.3 wt% Fe)的卷边因子值为2和3。铁元素含量为0.5wt%的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的卷边因子值为4和5,由于卷边因子过高,因而不满足汽车覆盖件外板的使用要求。铁元素含量为0.8wt%的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的卷边因子值为3~5,卷边因子依赖于淬火速率和热轧压下率。低的淬火速率(空气淬火)和低热轧压下率(6道次热轧)均可以提高高铁元素含量的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的卷边性能,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的铁元素含量为0.8wt%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可以满足汽车覆盖件使用要求。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源于报废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循环再制造的低成本、环境友好型铝合金汽车板的制造方法,同时表征了其卷边性能。
关键词:环境友好 · 轻量化 · 卷边 · 铝合金 · 汽车板 · 报废汽车
本文是华东理工大学路贵民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研究,引用词条如下:
Lu, H., Zhang, J., Tian, N., et al.: Recycle-Friendly Aluminum Alloy Sheets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Based on Hemming, Automotive Innovation 1(1), 70-75(2018)
阅读全文>>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AMT降挡控制
论文作者:李鑫 · 吕吉冬 · 洪金龙 · 赵靖华 · 高炳钊 · 陈虹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通常采用同步器来完成换挡过程。然而,换挡过程中的动力中断和较大的控制难度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尤其是在动力降挡过程中这两个问题更为明显。本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来控制离合器在动力降挡过程中的离合器接合过程,以有效缩短动力中断时间,提高降挡品质。控制律推导过程中显式考虑了时域约束。最后通过两种典型的重型卡车动力降挡工况的仿真实验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两种工况下的仿真结果均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律能够缩短AMT进行动力降挡时的动力中断时间,减小换挡冲击度,从而提高车辆整体驾驶品质。
关键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 动力降挡 · 重型卡车 · 离合器 · 模型预测控制
本文是吉林大学高炳钊教授及其团队开展的研究,引用词条如下:
Li, X., Lyu, J., Hong, J. et al. MPC‑Based Downshift Control of Automated Manual Transmissions. Automotive Innovation 2(1): 55-63(2019)
阅读全文>>

《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 正式出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美国能源部、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韩国氢能促进局(H2 Korea)等机构,组织编写的《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正式出版。此书介绍了世界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三个方面的发展动态,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行动建议。
China SAE燃料电池工作部: lyj@sae-china.org


英文期刊《Automotive Innovation》编委会北美会议成功举办
2019年4月10日,《Automotive Innovation》编委会北美会议在美国底特律COBO Center成功举办,来自北美等地区的21名编委和专家参加会议。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张旭明副秘书长做开场欢迎词,期刊执行主编马芳武教授介绍了《Automotive Innovation》自2018年出刊以来主要工作和成果。与会编委和专家对期刊表现了密切的关注和关心,对期刊质量表示充分的认可。同时,也对期刊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包括期刊定位、聚焦的主要主题,如何鼓励创新、如何提升影响力等等。
投稿及免费阅读:http://www.springer.com/42154


FISITA首届世界汽车智能安全大会将在京举办
由FISITA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组织的“FISITA首届世界汽车智能安全大会”(FISITA Intelligent Safety Conference),将于2019年5月29日(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2019期间)在北京盛大举行。
会议将围绕智能安全标准和法规、测试与评价技术和智能安全架构三个议题展开。将邀请高质量的国际专家团队参与,包括雷诺汽车CTO Ms. Nadine Leclair、雷诺资深专家Mr. Marc Pajon、宝马中国整车研发副总裁Dr. Jan-Erik Müller、FISITA主席赵福全教授、汽标委总工程师王兆先生、江铃汽车CTO黄少堂先生以及吉林大学王健教授等。
这是CICV2019同期重要的高端、国际化的技术会议,由李骏院士、赵福全教授亲自促成并策划,也是FISITA首次将技术交流大会落户中国。
会议网站:http://www.fisita.com/events/isc


CICV2019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初步日程发布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于2019年5月29-31日联合举办“第六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CICV2019)”。年会将涵盖汽车、人工智能、芯片、信息通信、交通等领域将是新技术展示、产业融合与政策导向的信息交流平台。会议初步日程已发布。
报名参会


2019年第十六届汽车NVH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将在中国常州举办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主办的2019年第十六届汽车NVH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将于5月29-30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该会议从2005年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五届,预计将吸引超过500人参会。
查看日程

Automotive Innovation
《Automotive Innovation》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本顶级国际英文期刊,在中国汽车学术界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它是中国与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自创刊伊始,期刊就以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为目标,邀请来自全球高H指数顶级汽车专家担任编委,以SCI检索期刊的高标准确保论文水平和出版质量,基于Springer平台全球发行。截至现在,期刊已成功出刊5期,读者已涉及72个国家和地区。期刊已得到FISITA、其它国家SAE组织、部分知名学者的认可。例如,同济大学李理光、清华大学帅石金、北航徐向阳、吉林大学高振海、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Ferit Küçükay、加拿大滑铁卢大学Amir Khajepour等教授及团队,都已在期刊发表论文。所有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体系内评优、评奖和申请项目,都视同SCI检索。
主编
李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赵福全,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2018-2020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执行主编
马芳武,吉林大学教授,FISITA副主席

免费投稿及阅读
www.ChinaSAEJournal.com.cn
www.springer.com/42154

联系方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谷慧思女士
Tel: +86-10-50950101
Email: ghs@sae-china.org
Sponsored
Co-operated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