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无法正常浏览邮件,请点击这里
For the Newsletter in English,please click here
免费投稿及阅读>>
《Automotive Innovation》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与施普林格联合出版并全球发行、反映汽车工程高学术水平和技术进展的国际性期刊。
本期《Automotive Innovation》通讯,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 好文推荐:《Automotive Innovation》电动汽车相关的3篇文章
2. China SAE近期动态:
   · ISCC 2024 早鸟票注册全面启动
   · TMC2024参会指南发布
   · 最新影响因子发布:AUIN 位列三类领域Q1区






迈向碳中和的道路运输:发展战略与新的研发组织范式
论文作者:Xu Hao, Hewu Wang, Yali Zheng, Yan Lin, Song Han, Ruiheng Zhong, Jialin Li
作为实现碳中和的一部分,交通电动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然而,在这一进程仍然面临着挑战。在欧盟、美国、中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政府的财政支持直接激励了研发活动,并凸显了各国在技术战略上的侧重点。为全面理解各国为实现全球碳中和共同目标而采取的不同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该框架旨在深入评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由政府主导的研发战略所推动的促进交通去碳化的产业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通过对公开可用的论文、报告和路线图进行分析,发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是由所研究地区或国家内的碳中和政策驱动的。关键的发展领域包括先进的电池技术、更高效率的电机系统以及清洁的氢能源,但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战略和组织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持续进步的实际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碳中和,研发研究策略,创新组织范式
本文是北京科技大学郝旭团队的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Hao, X., Wang, H., Zheng, Y. et al.: Toward Carbon Neutral Road Transpor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New R&D Organizational Paradigms. Automot. Innov. 7, 209–224 (2024).
阅读全文>>






对基于超快激光制造工艺的商业规模PEMFCs流道设计的分析与优化
论文作者:Guanlei Zhao, Huize Liu, Hanqiao Sun, Zunyan Hu, Jianqiu Li, Liangfei Xu, Minggao Ouyang
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流道设计来探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中极化现象的减少原因。在商业规模的PEMFC上,作者深入研究了双极板流道的结构参数和表面属性对PEMFC性能的影响,该PEMFC的有效面积为203.49 cm²。采用了一种新型超快激光技术和传统的铣削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和润湿特性的双极板流道。随后,组装了单电池堆并进行了极化曲线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减小流道宽度通常能改善商业规模PEMFC的性能。然而,流道宽度最小允许值取决于流道的长度。由于在超亲水通道表面上形成了薄水膜,具有较高亲水性和表面粘附性的流道排水能力并不一定较差。本研究为商业规模PEMFC的流场优化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PEMFC、浓差极化、流场、超快激光、表面润湿性
本文是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Zhao, G., Liu, H., Sun, H. et 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Commercial Scale PEMFCs With Different Flow Channels Prepared by Ultrafast Laser Fabrication Technique. Automot. Innov. 7, 225–235 (2024).
阅读全文>>






电动汽车新型双电机耦合电动驱动系统的转矩矢量分配与多模式驾驶
论文作者:Junnian Wang, Zhenhao Zhang, Dachang Guo, Jiantu Ni, Changyang Guan, Tianhui Zheng
提高电动汽车综合性能的高效集成电动驱动技术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双电机耦合电动驱动桥,结合了转矩矢量分配(TV)技术,旨在提升驾驶操控性并进一步提高车辆效率。首先,分析了双电机耦合驱动桥的配置,介绍了其四种工作模式:主驱动电机独立驱动模式、TV电机独立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转矩矢量分配驱动模式。随后,为了充分挖掘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的节能潜力,对驱动模式划分进行了优化。优化过程中,在指定的速度和转矩要求下,选择能耗最小的工作模式。在双电机的等效外特性图中,设定了最优工作模式边界及其缓冲区的切换逻辑阈值,以缓解频繁切换的问题。最后,通过联合仿真验证了转矩矢量分配功能和驾驶经济性。结果表明,正转矩矢量分配和负转矩矢量分配可以分别用于提高驾驶操控性和稳定性。与同等总功率的单电机驱动桥相比,本文提出的双电机耦合电动驱动桥在NEDC、FTP-75和CLTC工况下的优化多模式驾驶分别减少了7.28%、7.35%和8.54%的能耗。
关键词:电动汽车,双电机耦合,转矩矢量分配,工作模式划分,节能潜力
本文是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引用词条如下:
Wang, J., Zhang, Z., Guo, D. et al. Torque Vectoring and Multi-Mode Driv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with a Novel Dual-Motor Coupling Electric Drive System. Automot. Innov. (2024).
阅读全文>>
ISCC 2024 早鸟票注册全面启动


第六届世界智能安全大会(FISITA Intelligent Safety Conference China, ISCC 2024)将于2024年9月20-21日在上海举办。ISCC是由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打造的国际交流平台,聚焦自动驾驶安全。会议将围绕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人因工程、安全测试评价、智能防护、人工智能等主题展开,邀请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

直达早鸟票注册网站,点击这里

TMC2024参会指南发布

第十六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2024)将于7月4-5日在青岛召开,会议和展览内容将涵盖纯电驱动、混合动力、驱动电机、功率半导体及商用车动力系统的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同时也将组织专家闭门会,深入研讨重要技术路线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TMC2024现发布参会指南,供已注册参会者使用。

更多信息,请点击 这里 查看。

最新影响因子发布:AUIN 位列三类领域Q1区

科睿唯安正式公布2024年《期刊引证报告》(JCR),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Automotive Innovation,在“Mechanical Engineering”、“Electrical Enigneering & Electronic”、“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三个类别中均位列Q1区。Automotive Innovation最新影响因子(IF) 4.8,在交通科学领域上升至Q1区,并蝉联机械工程、电力电子领域Q1区。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Automotive Innovation期刊发展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具体内容,请点击 这里 查看。

Automotive Innovation
《Automotive Innovation》作为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汽车行业首个英文科技期刊,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China SAE)为行业打造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和窗口,旨在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中国汽车创新成果走向国际,提升中国在国际汽车界的话语权。
自创刊以来,期刊就以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为目标,邀请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汽车领域专家担任编委,并与著名出版集团施普林格(Springer Nature)合作,以国际高标准确保论文水平和出版质量。期刊每季度出版1期,读者已涉及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最高单篇下载次数超过32,000次。期刊已被ESCI、EI、Scopus(IF2023=4.8; CiteScore2023=8.5)等国际数据库收录。
期刊主要刊登汽车及出行领域范围内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方法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技术应用等相关创新成果,涵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出行技术等领域。
主编
李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
赵福全,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执行副主编
章新杰,吉林大学教授,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免费投稿及阅读
www.ChinaSAEJournal.com.cn
www.springer.com/42154

联系方式: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李冬女士
Tel: +86-10-5092-3792
Email: lidong@sae-china.org

Sponsored by
Published by